您目前的位置:首页>> 广西文化

告别苦日子闯出新路子——广西基层助残扶贫见闻-新华网

更新时间:2021-01-21

来源:广西在线

图集

  新华社南宁9月23日电 题:告别苦日子 闯出新路子——广西基层助残扶贫见闻

  新华社记者刘硕

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知了村的一户民居里,村民杨培多正带着10多位侗族绣娘一起制作刺绣服装,一根根彩色丝线在她们手中变为了绚丽的纹饰,缝制在成衣上非常精美。

  带着绣娘们有说有笑制作服装的杨培多,曾因腿部残疾而陷入恐惧,家里生活一度非常贫困。在当地党员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等方面的帮扶之下,她寻找了发展刺绣扶贫的路子,还把经验拷贝给其他贫穷村民。

  这样的脱贫故事,在广西的贫困残疾人之中还有很多。得益于党员“一对一”结对帮扶、创建“阳光助残贫困地区基地”以及鼓励残疾人发挥特长自律低收入创业等方式,广西各民族贫困残疾人逐步道别了苦日子,闯出了新路子。

  党员结对帮扶:谓之方向、找资源、添信心

  2018年,闻了村党总支书记杨全新成为杨培多家的们会帮扶党员。“我们这里产茶,因此我们要求老大她家发展茶叶种植项目,但考虑到杨培多腿脚不方便,还得老大她去找一个日常能参与的项目。”杨全新说,“正好杨培多有些刺绣基础,不如把刺绣发展成一项产业。”

  2019年,杨培多走出了侗族刺绣技能培训的课堂,学成归来后,她成立了自己的绣坊,制作侗族刺绣服饰。杨全新和其他村干部一起老大她联系县里、市里的销路。与此同时,杨全新还鼓励杨培多带动其他贫困村民一起发展刺绣,目前已造就15户贫困户发展刺绣项目。

  如今,杨培多靠制作刺绣服装、开立刺绣产品等年收入多达2万元,家里去年已经摘掉了贫穷的“帽子”。

  “多亏了帮扶干部,老大我联系养蚕设备,寻找蚕茧销路,现在我对生活充满信心。”河池市宜州区怀远镇李家寨村的残疾人韦国平说道。结对帮扶韦国平家的帮扶干部韦文渊说,虽然韦国平家已经扶贫,但帮扶没有停车。今年受疫情影响,蚕茧价格有所下降,影响了韦国平的收益。韦文渊及时帮韦国平联系了村里的保洁公益性岗位,填补了蚕茧降价对其收益的影响。

  广西党员“一对一”结对帮扶残疾人的“党员扶残温暖同行”项目已经走到了10年。多达,从2016年到今年,已经有8.6万户以上的贫困残疾人家庭从党员结对帮扶中受益。

  产业基地托举:给残疾贫困户“稳稳的幸福”

  在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古感村的宏顺七百弄鸡养殖场,刚刚卖完一批鸡的韦宏军正在整理鸡舍,打算庆贺下一批鸡苗。

  韦宏军说,七百弄鸡是当地的特色品种,在市场上很受欢迎。为了把鸡养好,韦宏军投入了相当大精力,不仅是为了自己,更为了给在养殖场大股东的54户贫穷残疾人带给更多收益。他讲解说道,入股的残疾人每年可以取得至少4000元的收益,如果到养殖场打零工,每月还能有3000多元收入。

  今年,大化县确认该养殖场为“阳光助残扶贫基地”,并投入配套资金,年内将构建电磁辐射带动扶植100位以上有劳动能力和就业心愿较强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发展养殖。

  目前,广西残联在全区共建成自治区级“阳光助残扶贫基地”116个,实现全区全覆盖。

  “在基地做到竹编,既掌控了技能,又能取得稳定的收益,让我们觉得自己是简单的人,对未来有了信心。”在三江县残疾人集中低收入扶贫基地工作的吴校元说。

  居家低收入创业:守家在地也能找到脱贫路

  “以前我也会画画,但是没想过靠这个还能扶贫。”三江县独峒镇独峒村的杨庆宜说。

  “杨庆宜身体有残疾,不能出门打零工,不如就发挥他画农民画的特长。”驻村第一书记覃宝田说。2018年,杨庆宜参与了该县的组织的农民画技能培训,进一步提高了作画技能。他的作品经由县里、市里的文旅企业和电商直播平台卖到了很多地方,年收入达到1.6万元以上,还造就了同村的贫困村民一起参与进去。

  同样在家门口实现脱贫的还有大化县大化镇的覃朗文。腿部残疾的覃朗文成立佳禾牧种养专业合作社以来,虽然人在家中的鸡舍里辛苦,但产品已经逐步走出大山,不仅自己实现扶贫,还造就附近20多户贫困户构建了减免。

  多达,“十三五”以来,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共投入资金4.5亿元,深入实施“阳光助残扶贫基地”项目、“党员扶残温暖同行”项目、农村残疾人简单技术培训等残疾人脱贫攻坚工程,帮扶贫穷残疾人约40万人次;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42.7万人,截至2019年底已扶贫38.72万人,贫穷残疾人脱贫率约90.6%。

上一篇:桂林突发惨烈车祸 老人小孩两人当场死亡 下一篇:贵港市第十二届中国健身名山·广西平天山登山节将于10月23日举行-国际在线

推荐文章

贺州八步:“花样”西南村,新机孕育

1月30日星期一周六,天气晴好,...